宣化区城市建设“六年巨变”解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京西第一府 > 旅游景区
  发布时间:2017-03-31   信息来源:政府办
   

  雄伟壮观的清远楼、美丽的世纪广场音乐喷泉、开阔的凤凰广场绿地、人潮流动的商业步行街、古香古色的仿古一条街……一幅幅城市景观,使古城宣化焕发出勃勃生机。1998年以来,宣化区委、区政府运用“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城建理念,投入超过此前20多年的总和,拆迁面积近4万平方米,进行了以路网建设、园林绿化、综合整治、旧城改造和住宅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使宣化城区旧貌换新颜。
  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区委书记袁秀平多次视察城建工作,提出把重点解决小街小巷道路不平、个别路段泥泞的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胜利中路、蒲园街道路既是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宣钢企业运输生产物资的重要通道,由于使用年限长、车流量大、载重吨位高,致使大部分路面破损严重,行人和车辆出行十分不便。从7月23日开始,这区仅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全长1200米的胜利中路改造工程就竣工通车,今年以来,宣化区共投资2100多万元对14条、近8公里的主干道路进行改造,对1.4公里的小街小巷进行整修。截至去年底,宣化区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市区内50多条道路进行了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面积6万多平方米,六年来完成了40多项城建重点工程,使城区内的道路、住房、供水、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03年末,宣化城市管道煤气已发展到6万多户,煤气管道长度达240多公里。全区拥有2个水源地,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日供水能力达到27万多吨。市区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1.92平方米;今年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的羊坊污水处理厂正式奠基开工;垃圾处理厂的项目初步设计等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城市建设坚持亦旧亦新,不断提高古城文化品位。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为更好保护文物,突出古城文化底蕴,这区建起了124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综合楼,开辟了文物陈列室。同时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以辽墓、时恩寺、北城垣和立化寺为重点,建成了清远楼、镇朔楼、碑林、明清一条街仿古建筑群。投资1个多亿重建了财神庙仿古一条街。为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朝阳吉龙超市、邮政大楼、得月楼、工商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建设过程中,突出了风格创新,使宣化既有千年古城的风情又有现代都市的风貌。9月5日,宣化区与在沪台商签订了总投资11.4亿元的新区开发和钟鼓楼仿古一条街改造项目,打造“中国北方民俗文化大街”,使宣化区城市建设前景越来越广阔;区委、区政府今年拟对古城进行包装,开展“爱我宣化,修我古城”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京西第一府”品牌。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满足人居环境的更高要求。
  为给市民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宣化区建设了世纪广场、凤凰广场、万字会游园,今年又投入近百万元对钟楼游园、牌楼东游园、小东门游园进行了改造,实施了人民公园新景区绿化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环境。
  为扮靓古城,这区实施了城区近郊绿化、“三北防护林”治理、荒山退耕还林以及公路绿化带建设。2001年以来,投资400余万元,投入劳动力40多万人次,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荒山匹配造林2.1万亩,使全区周边得到很好的绿化。同时狠抓了城市绿化,六年来在钟楼东街等地新建7万平方米绿地,栽种行道树1.2万多株,使全区绿地覆盖率达到25.29%,有效地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

 
  提升“京西第一府”城市品位

  宣化区把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多元化运作城市建设,多样化融入建设资金,全方位提高城市竞争力,近年来,投资20亿元全力提升“京西第一府”城市品位。
  宣化区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为突出古城文化底蕴,这区建起了藏品达1000余件、124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综合楼,开辟了文物陈列室。同时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以辽墓、时恩寺、北城垣和立化寺为重点,开发传统文化项目,建成了清远楼、镇朔楼、碑林、明清一条街仿古建筑群。投资1个多亿重建了财神庙仿古一条街,对全区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全方位包装。为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朝阳吉龙购物中心、电信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突出了风格创新,富有文化底蕴和优美外形,使宣化既有千年古城的风情又有现代都市的风貌。
  建成恒基花园等高档次建筑群24座,本着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各单位投资先后兴建了钟楼北农贸市场、义圣宫大市场、花卉大市场等,加快了城建步伐,规范了市场运营。针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多和驻宣部队多的优势,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集合社会力量完成了胜利中路改造、胜利北路绿化及泡沙河治理等多项工程。这区积极扶持居民住宅建设项目,目前全区人居面积从13平方米上升到21.93平方米。
  为扮靓绿色古城,这区实施城区近郊绿化、“三北防护林”治理等工程建设,2001年以来投资400余万元,投入劳力40万人次,人工造林达1.5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使全区周边荒山荒地得到绿化。投资500余万元,在钟楼东街、北二道巷等地新建绿地近7万平方米;行道树发展到11363株。近两年这区相继建成了迎宾道、钟楼东街等10余条(个)绿化带、绿化园区,建成楼区花坛、花园100余个,使全区绿地覆盖率达到了25.29%。同时加大环保项目投入,启动实施了污水处理和姚家坟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环保开发项目,并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医疗垃圾处理场。